PIXELMAGE
Navigate back to the homepage

《即使维修摩托车也要头头是道——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读书笔记

Pixel Mage
February 1st, 2019 · 2 min read

0 TD;DR

在这篇读书笔记里,我:

  • 梳理了书中和《道德经》有相互印证的观点,并给到了相应道德经原文。
  • 介绍了一下自己总结的“集合理论”,并给出一些书中有相互印证的地方
  • 摘录了一些和“良质”、作者对科技看法相关的笔记。
  • 小小的吐槽了一下

1 印证道德经的相关感触

我们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颜色、颗粒,不同的大小、形状或者是否透明来分。你认为这种划分一定会有尽头,但实际则不然,你可以一直分下去。

其上不缴,其下不昧

让我们不要再注意丢掉了什么,而要注意获得了什么。让我们把这种过程当做再生的方式,既不好,也不坏,事实就是如此。

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

但是我们由整个科学的历史来看,你会发现过去的事实不断被新的解释取代,每一项研究的时效也长短不一,完全没有规律,有些科学真理似乎能够持续几个世纪,有些甚至不到一年,科学真理不像教义一样能永远存在,它像所有的一切一样可以被研究。

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史,是谓道纪 (马王堆帛书版)

各种资料、史料、理论和假设不断大量地增加,科学把人从唯一绝对的真理,引向多元、摇摆不定,相对的世界,是造成社会混乱与思想价值混淆的主要原凶。而这一切现象,原本是科学想要消灭的。科学反而制造出反科学的混乱

→ 所以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

有的时候,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。
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那如何一直在旅途中?那便是“反”,是“不欲盈”。

逻辑是把主客观分开,所以逻辑不是最高的智慧,想要消除这种因划分主客观所产生的幻觉,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生理,精神和情感上的活动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有许多修炼的方法,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,就是所谓的“禅”了

致虚极,守静笃

“我知道有所谓的良质存在,但是一旦你想去定义它,情况就会变得很混乱,因而无法做到这一点”

道可道,非恒道。名可名,非恒名。

良质无形、无状、也无法形容。去看形状和形式就是知识化。而良质是独立于形状和形式之外的。我们给良质的名字、形状和形式只有部分基于良质自身,另一部分则基于我们由经验中所得出的先验印象。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

如果我们想用我们所创造的世界去涵盖,去刺激我们创造的源头,这是不可能的。 这就是为什么良质无法被界定,如果我们去界定,我们所界定的就无法涵盖整体的良质。

→ 进一步说明:道可道,非恒道

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,那么以后你所得到的方法,远胜过你满脑子杂念时所想出来的方法。

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以为天下正。

因为只有内心宁静,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,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,将两者融合为一。无论进行任何工作,都必须具有良质。要想具有鉴赏力,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,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,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。如此一来,“好”才能出现在你心中。

→ 再次说明合道需要 致虚极,守静笃,同时这里说的“好”就是老子说的“善”,但是“善”绝不是“善良”,懂的人自然懂。

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,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 的行动,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,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。

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

如果经常调试、定期翻修,它们就会和你一样长寿,甚至比你寿命更长,这就是所谓的良质。

绵绵不绝,用之弗勤

如果你自视甚高,那么你观察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。你的自我会让你远离良质。

自矜者不长 我以为奇怪为什么老子要告诉我这么形而下的事情,原来是因为这样会离道。

如果身体十分不适,比如说,周围的环境太热或是太冷,就会使你在不经意之间降低判断力。还有另外一种陷阱,就是肌肉失去感觉。比如说,你很冷的时候就会加快动作,因而容易出错。如果你太热的话,耐力就会降低,因而容易发怒。尽量避免在不合适的位置干活。在摩托车的两边各自放一把小凳子,可以大幅度地增加你的耐心,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出错了。

→ 再一次说到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

2 关于集合理论

首先解释一下我自己总结的集合理论

1 你的所有知识点,是一个离散而庞大的集合,它们的产生来源于你所有的经历。我喜欢把它叫做“以你对着时间做积分”。

2 当有新知识点冲向你的时候,你有两个选择,扩展你的集合or通过原有集合来表示。

2.1 如果你选择扩展你的集合,你会很能接受新事物,你也可能丧失相似东西的分辨力,成为一个冗余的糊涂蛋。

2.2 如果你选择通过原有集合来表示,你可能会很能归纳,但你也有可能是一个很固执的人,你这样的强行归纳会必然带来损失。

3 有的人擅长做2.1,有的人擅长做2.2,按照我理解的道,还是既要”蔽而新成”也要”为道日损”。

4 集合是无穷无尽的,因为它们是“有”,是“名”,而不是“道”,如果你一定要以有涯随无涯,殆矣。

解释完毕,进入读书笔记。

他试图不用逻辑分析就玩转科技,这是办不到的。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笨拙尝试之后,他终于放弃了,对着这个满是螺栓螺母的家伙发出一声咒骂。他不会相信,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是用玩音乐的方法玩不转的。

非常典型的2.2型思维,要把所有自己拒绝的东西强行归纳到自己的集合里面去(which is 音乐 here),哪怕是有损的,甚至是做不到的。

一旦我们把这种分析的思想,也就是那把刀应用到生活中,总会丢掉一些东西。

2.2型思维的弊端,如果你做得不够完美,当然也不可能完美,它就是有损的

它会从过去的经验当中寻找相似的东西,比如影像或符号,来对这种讨厌的环境做出“定义”,从而去“理解”它。

再一次对2.2型思维的弊端进行灵魂鞭笞

最常出现而又最有害的是价值的僵化。这是指固守以前的价值观,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情。

2.2型思维者再次受到暴击

你知道某些事后,良质就会给你刺激,你就会想把良质所给你的刺激界定下来,但是你必须根据自己所知的界定。所以你的定义是由你的知识组成的。

为什么会有你的集合,它来源于良质

3 良质

良质不是客观的,它不存在于物质世界。良质不是主观的,它不单单存在于人心之中。良质既不属于心,也不属于物。这个世界是由三种事物组成的,就是心、物和良质。

开始探索

他认为良质不会单独与主管或客观发生关系,而是只在这两者产生关系的时候才会出现,也就是说在主管和客观交汇的那一刹那。

进一步结论

这表示良质不仅仅是主体和客体相遇所产生的结果,实际上主体和客体的存在是由良质这个事件所产生的。良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因,而过去大家误以为主体和客体才是因。

结论:良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因

他所提倡的良质就是这里所谓的道

惊为天人,这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连接上所有同于道者,我们也许原本既是一体。

4 关于科技

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,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地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,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,你只看见”禁止跨越”和”保持距离”的牌子,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巨物做工。于是你想,即使我是它们的一分子,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。

在一开始科技似乎散发着恶臭,作者说它被看起来像一头瞎了眼的怪兽(当然他心里并不这么想)。

为什么他们的动作这样粗鲁呢?他们不像约翰和思薇雅一样害怕科技,他们都是专门人员,然而做起事来却像猩猩一样,没有真正地投入,似乎没有明显的原因。

有些人以科技为生,却少了什么东西,导致了像猩猩一样。

我从理智,知识的角度去看修理把手的问题,其中牵涉到金属的所有科学上的我。而约翰却从直觉和当下的角度去看待它。我是从内涵着手,而他却是从物的表象开始。我看到的是这个铝片的意义,而他看到的却是这个铝片的外观。所以,如果你只看到铝片的外表,当然会沮丧,谁会喜欢在一台新买的摩托车上安装废铝片呢?

你看到的是它的理性上的妙用,我看到的是一片饮料罐上的废铝片,大概就是小青年们常说的三观不一致~

是如果仅仅因为它们是系统,就要拆毁一座工厂或是改革政府,或是不去修理摩托车,那只是问责它的结果而非它的原因。如果只触及到问题的结果,而不知道原因在何处,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。真正的系统、真实的系统,就是我们当前的系统观,也就是理性自身。如果把整个工厂拆毁了,而架构它的理性仍然存在,那么靠着这个理性很容易就可以建造另一座工厂。如果革命能够摧毁一个政府,但是政府背后的理性仍然完整地保存着,那么很快地又可以再建立同样的政府。我们谈论了这么多有关系统的事,然而对系统了解得仍然不够。

是的,你攻击它并没有任何作用,因为良质还在

造成这种寂寞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,就是科技的产品,像电视、喷射机、高速公路等等——但是我希望说明一点,真正的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,而是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势,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也就是在科技背后截然二分主客观的看法造成了这种现象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费尽心力借着科技来改变这种现象。一个知道如何怀着良质去修理摩托车的人,要比不具有这种情怀的人有更多的朋友,而且他的朋友不会把他视为一个物体。良质总是能够消灭主客体之间的距离。

这才是背后的真正原因,但幸好我们还有良质

5 一点吐槽

  • pros - 上半本的时候我一直把作者的观点类比《道德经》并做笔记,翻到中间发现,作者居然直接读过道德经,并告诉我“良质就是这里所谓的道”,激动得无以言表。果然是,从事于道者,道者同于道。 - 我很庆幸自己读过了道德经,正在读道德经,以及以后要继续学习道家思想。
  • cons - 这本书涉及哲学的内容实在太多,例如柏拉图&亚里士多德,唯心or唯物,一元论or二元论or多元论,古典or浪漫,修辞学…如果没有哲学基础的同学(比如我)会看的脑壳大(最后讲斐德洛进修的那段我真的看不下去了)。 - 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“良质”,比“道”还模糊,以后有机会要再读一次英文原著。

More articles from Pixel Mage

文字壁垒 == 技术壁垒?

接下来我要讲一个很好笑的问题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里存在着一种怪圈,就是喜欢咬文嚼字,要故意...

July 3rd, 2018 · 1 min read

Markdown测试

这是一篇Markdown测试文章,用来测试各种Markdown的情况

April 30th, 2016 · 2 min read
© 2016–2022 Pixel Mage 浙ICP备16041826号-3
Link to $https://github.com/pxmage/Link to $https://twitter.com/PixelMage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