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我要讲一个很好笑的问题。
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里存在着一种怪圈,就是喜欢咬文嚼字,要故意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用复杂生僻的辞藻组合起来,建立一种奇怪的“文字壁垒”。
下面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下:
before: 我们的模板系统需要加一个管理多个模板的功能,最好是按照图片和分类来管理。
after: 基于我们IDKWTF系统的现状,对于模板多样性的问题缺乏一个有效且长足的解决方案,这个解决方案一定要以可视化部分和模板特性作为核心抓手,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决最核心的问题,做到长期的扩展性、可维护性、可修改性、易用性。
是不是after段落中显得非常的官方和高大上,其实这里面它做了几件事:
1.把一些很普通的词汇替换成高级的、长度长的同义词。
2.一定要搞一些酷炫的缩写,然后故意不解释,很多人还会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假装听得懂,还会觉得你好厉害喔。
3.滥用一些不痛不痒的常见于互联网大佬论调的词汇,我来说几个重灾区,“核心”,“抓手”,“痛点”,“解决方案”。相信我,只要你的句子里写满这种词,你的句子就会莫名其妙的有逼格。
4.使用一些排比句,哪怕排比得很烂,意思都重复了也没关系,主要是要有气势,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。
这种技巧其实没有任何的修炼手册,很多人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,基于他的职位,他的角色就不由自主的获得这种(没什么实际卵用除了用来画饼)的能力。 这种语言常见于: 互联网公司规划、PPT、演讲等等。
随着这种风气的盛行,越来越多的钻研技术的人开始以此为软技能,把它做为他们晋升,述职,演讲,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利器。
多么可笑,写烂的代码,设计烂的架构,但是无法建立技术壁垒,所以就用技巧化的文法来建立一种语言壁垒,把没有价值的东西吹嘘得天花乱坠,画一个又一个的大饼,带着无数人掉进文字游戏的深渊。我理解这是一种自嗨,可怕的是大家都在一起嗨。
也许这就是王垠《真相》这篇文章里的吹牛大王的必备技能吧,好好看,好好学,因为现在流行这个,都认这个。
这是注定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世界,重要的是认清现实。